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学者讲述广州城隍庙六百年身世之谜(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6日10:55  南方日报
专家学者讲述广州城隍庙六百年身世之谜(组图)
广州城隍庙与现代化的高层写字楼遥相呼应。南方日报记者高笑摄

专家学者讲述广州城隍庙六百年身世之谜(组图)
广州城隍庙牌匾。高笑摄

  老人们习惯说,先有城隍庙,后有广州城。对比上海城隍庙,广州人对城隍庙的印象已经日益稀薄。在历史上,它却是岭南最大的城隍庙,与北京城隍庙“平级”,并称为“都城隍”,而当时的上海城隍庙只是区区县级。

  当年广州城隍庙有3个“城隍爷”,被民间尊称为“刘皇”的南汉国刘龑漆塑像高达3.2米,是广州城隍庙的主神;位于刘皇左右两尊城隍爷分别是大名鼎鼎的海瑞和杨椒山。

  几番兴衰。中山四路与文德路的交叉口,昔日这座青砖绿瓦的老建筑已修缮一新,门前的石牌坊巍然屹立,大门上方“都城隍庙”四个鎏金熠熠生辉,由广州著名书画家陈永锵挥笔写就。掩映的门缝内,每一寸檐梁、柱石、雕塑透露出斑驳的古意。这座据称有640年历史的城隍庙,被荒废将近百年后在多方努力下终于修缮一新,本月30日将重新开放。

  广州城隍庙经历了怎样的兴衰?隐匿了怎样的传奇身世?昨日,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广州博物馆馆长程存洁、广东社科院研究员陈忠烈、中山大学历史系章文钦以及维修工程设计者广州大学岭南古建筑专家汤国华等。

  ○历史兴衰———

  明清时岭南最大城隍庙

  广州城隍庙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是明清时岭南最大城隍庙。但广州博物馆馆长程存洁认为,其实早在唐代中期以前,广州就应该有城隍庙了,唐代《通典》中有它的相关记载。

  广州城隍庙在明清时最为兴盛,甚至在一些外国人的日志里都描写过当时的盛况。程存洁告诉记者,今年初广州博物馆收到了1882年至1885年期间,一个美国水手Jay在广州游览时所写的日记,其中他记录了当时颇为风靡的“广州一日游”路线:从沙面到越秀山“镇海楼”,然后下山再到城隍庙和广州贡院。

  而广州城隍庙当年盛景,也记录在清代著名广东画家苏六朋笔下。这位顺德籍画家最初到广州定居时,就在城隍庙前设摊卖画,他的画中所记载的城隍庙大殿,面阔近二十五米、进深五间二十余米,柱高九米,门前车马喧阗,一派繁华景象。

  广东社科院研究员陈忠烈告诉记者,清代的广州城隍庙规模宏大,清雍正年间,广州府城隍被获准升格为管辖全省的都城隍,升格为“广东都城隍”的城隍庙与同期北京的“都城隍”平级,而那时上海的城隍庙还只是“县级”城隍庙。

  民国时扩路前殿被拆除

  到了清嘉道年间,广州城隍庙盛极一时,它的盛况又被记录在阮元所修的《广东通志》中。当时,城隍庙附近还有关帝庙,林木繁多,地处高坡,向称“禺山”。于是有了清代羊城八景中的“孤兀禺山”。只是后来高坡逐渐被削平,周围被街道楼房围拢,关帝庙没有了,禺山书院没有了,只剩下城隍庙形单影只。

  广东社科院研究员陈忠烈告诉记者,广州城隍庙在民国时期突然衰败,首先是因为1920年的一次拆建。当时为扩建惠爱路(今中山四路),城隍庙前殿大部分建筑被拆除,铺成了一条长达280米大街,前殿全景从此消失。

  而广州城隍庙的衰败却有更深的隐情。程存洁告诉记者,有一种说法是,广州城隍庙衰败是因为支援革命。“当年广东省将全省属于共有财产的庙堂公开拍卖,筹得资金用于军饷,以支援当时的北伐等革命运动。”

  ○修复效果———

  清代木雕书法神奇被保留

  今年初,广州博物馆馆长程存洁从馆藏的一批外国人书信、画卷里发现了一张弥足珍贵的线描画,记录了清代广州城隍庙的全景:画作中,一对大石狮看护前殿,石柱逐级深入,石台基由近至远逐级抬高,外部屋顶上有一对含脊鳌鱼,梁顶中间火球喷火,一对小狮子各守一角。

  按照这张线描画,文物专家们终于开始了艰难的修复。修复工程的设计者汤国华向记者介绍说,原本广州城隍庙保留了三进式的布局,分为仪门、中门、拜亭、大殿,但之后只剩下拜亭和大殿。按照失而复得的线描画,专家们又修建了头门、前殿门廊等建筑,重现了含脊鳌鱼等颇有岭南味道的建筑特色。

  更为难得的是,专家们还在大殿梁架上发现了一大片清代木雕,汤国华感叹说,其精美程度不输陈家祠。“它们是被有心人用泥巴糊住,才得以保存下来,否则难逃文革一劫。”而参与修复的专家们还在大殿木柱上发现了清代被刻下的书法,它们写得丰神秀逸,堪称晚清广东书法的代表之作,同样是被有心人用泥巴糊住。

  灰雕重现“珠江清明上河图”

  汤国华说,这次修复的城隍庙建筑囊括了岭南三雕(木雕、砖雕、石雕)二塑(灰塑、陶塑)一彩(壁画)工艺,从修好的广州城隍庙身上,聚齐了岭南建筑的元素。

  尤其是城隍庙头门正脊侧面的“三塔锁珠江”灰塑,堪称此次修复中的一大亮点。这幅立体画面上蜿蜒的珠江沿岸凸现有莲花塔、琶洲塔和赤岗塔三大名塔,傲立越秀山上的镇海楼清晰可见,一同构成了“珠江清明上河图”。

  广州市道教协会会长潘志贤道长介绍了重修后的广州城隍庙的几大看点:一是三尊城隍爷塑像重坐大殿,分别是南汉国建立者刘龑以及大名鼎鼎的海瑞和杨淑山。二是镶嵌在城隍庙主殿,面积达240多平方米的漆壁画《开天辟地·神仙卷》,画中共绘了132位神仙。这幅作品,正准备申创吉尼斯漆壁画世界纪录。三是在净高12米的城隍庙大殿内安装的4盏2米高的八仙红木大宫灯。四是近6米长的木雕贡案。这是用整块高棉花梨木制成的,重达3吨多。

  专题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李培 实习生 文秀维

  ◎专家观点

  广州城隍庙不应该商业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城隍庙的文化意味绝非只有烧香拜佛这样简单,文史专家告诉记者,它的核心文化内涵是扶持正义。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章文钦告诉记者,城隍庙代表着中国的一种民间信仰,是古代城市中非常重要的场所。城隍神是善良、正直之神,惩恶扬善。“最开始,城隍庙是保护一州一县的地方守护神,后来逐渐演化为护国安民、惩恶扬善的举国崇奉的神系。”

  章文钦说,城隍庙在古代社会是一种人格神的象征,古代一些地方官,如果善良正直、为官清廉,去世以后就会被供奉为城隍,而古代许多地方官上任前也要去拜城隍庙,意为宣誓自己是个好官。

  修复一新的广州城隍庙里将供奉的主神是刘龑,他曾是南汉国开国皇帝,这也由此引发了争议。陈忠烈说,刘龑非常奢靡、残暴,不知道为何在历史上成为了广州城隍庙中的主神。而苏州城隍春申君黄歇,杭州城隍文天祥,上海城隍秦裕伯,都是清一色的清官贤臣,广州城隍庙的供奉主神颇有争议。

  一位学者认为,相传广州城隍庙挂有一把大算盘,上面写着“人有千算,天只一算;阴谋暗算,终归失算”。可以说,城隍是城市人伦道德的守护神。重回历史,古代的城隍庙是慈善会,常常有钱米医药、被服棺木施舍;古代的城隍庙是山寨法院,要为人主持公道,排解纠纷;城隍庙也是大剧院,演绎忠臣孝子、节妇烈女的悲欢离合;城隍庙还是穷人的最后避难所,无家可归的落难者可以侥幸讨得一餐,求得一宿……

  汤国华认为,广州城隍庙不应该学上海城隍庙,变得那么商业化,而应该成为一个肃穆、宣扬正义的地方。“城隍庙是一个城市精神家园的象征。这里应成为闹市中一方圣土。”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广州 城隍庙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